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离退休干部局  >  《老干部园地》期刊  >  2019年  >  2019年第03期

周庄,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日期:2019-10-17 作者:刘永愉 来源:离退休干部局 【字号: 打印本页
  上中学的时候,从课本上读到鲁迅先生的《祝福》和茅盾的《林家铺子》,后来这些作品搬上了银幕。我曾经多次去电影院观赏这两部影片,除了被故事情节所打动外,更主要的是想去领略江南水乡的风韵,去见识我们的祖国还有这么美好的诗情画意的地方!

  什么时候能到江南水乡看一看?成了我的梦想。这一梦想终于在退休后得以实现。儿子在苏州工作,我也有幸来到久负盛名的江南小镇周庄游玩了一天。

  一下公共汽车,硕大的标示映入眼帘: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古镇水巷游”是周庄的特色。你可以一人一条船,也可以结伴而行。我和儿子与游客结伴,上了一条乌篷船。

  船娘身着蓝印花布大襟衫,天蓝色的大腿裤子,头上扎着蓝印花布头巾,脚蹬方口花布鞋,看上去干练而贤淑。船娘一边摇橹,一边唱着江南小调,那清亮的、原生态的韵律回荡在船上,飘向远方……

  周庄,她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迷人的梦:坐在乌篷船上,两岸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如痴如醉;粉墙黛瓦的民居傍河而筑,狭窄的河道穿镇而过,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民居楼底下碧波荡漾,石阶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秀气的姑娘们在石阶上浣洗,河道上徜徉着小木船、乌篷船、货船、游船,有的停靠在码头上,有的在河道上穿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岸边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可休憩、可遐想……沿青石板的小街上各种手工作坊,货品琳琅满目,完美的融入周庄古朴典雅的风格。

  坐在乌篷船上,穿过湿润的雨雾,饱览沿河的风情,可谓秀色可餐。不觉间晌午已至,儿子向我推荐了“万山蹄”,色泽油光红亮,坐在沿河的石栏上品尝,甜甜的、咸咸的、软软的、糯糯的,味道醇香,一点都不腻人。平常我只能吃一两小块烧蹄,可是今天吃了大半只!说真的,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风味独特、软糯的蹄子,意犹未尽的我,又买了几只真空包装的“万山蹄”,准备带回武汉给家人品尝。

  午餐后我们来到“沈厅”。沈厅是沈万山的后裔清乾隆七年建造的,七进五门楼,房屋百余间,互相连接,形成纵深型推进状。厅堂气宇宏伟、雕龙画栋、刻艺精湛,很难想象,一个相当狭小的市井门洞,竟衍伸出如此长长的景深。就在这里,造就了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

  不远处就是“张厅”。进到张厅,被他的建筑特色所吸引、所激动,前后六进,房屋70余间,一弯河水穿屋而过,构成了“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如诗如画美景。太精致了!我舍不得离开,倚栏而坐,让儿子拍下这天堂般的宅院情调。

  噢!难怪这里的民风那么柔婉,这里的女子那么纤俏,这里的昆曲那么的优雅,这里的吴侬软语那么好听,此刻我找到了答案。

  沉醉在如水墨画般的水乡中,猛然看到一个石刻标志——“双桥”,碑刻简介:“世德桥和永安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两桥联袂而筑,交叉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俗称‘钥匙桥’,又称‘双桥’。”1984年,上海旅美画家陈逸飞将双桥绘成油画,题为《故乡的回忆》,在美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展出。当年11月,哈默访问中国,将“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同志,次年该画作为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从此双桥胜景驰名中外。

  双桥旁设立了“陈逸飞工作室”,陈列了那张著名的油画以及陈逸飞的诸多表现江南女子优雅风韵的油画作品,十分精湛。

  周庄让我记住太多了:古戏台听昆曲,贞丰街逛老茶馆听评弹,冲泡讲究的“阿婆茶”,各色美味点心……试想,当一切浮华褪尽,凭栏倚坐,一面品茶、一面听曲,茶香兰馨,多么惬意!据说台湾作家三毛到周庄后也热泪滚滚。难怪我们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他常常喜欢找个江南小镇走走,那里处处给人的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能给他一种真正的休憩。

  在周庄,就如构景恰到好处的照片,画面清晰,取景得当,姿态潇洒,张张成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圆了我多年的梦想。

  再见,周庄!我会再来的。再相逢,便是岁月静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刘永愉)